济宁人济宁事就在济宁人网,欢迎进入济宁人网站!

来济宁嘉祥,解锁武梁祠千年传奇故事

济宁历谈 2024-02-09 21:16:30 本站济宁人


“乾隆丙午秋,见《嘉祥县志》,紫云山石室零落,古碑有孔,拓视乃敦煌长史武斑碑及武梁祠堂画像。”

济宁——发现武梁祠


公元1786年,运河河官黄易途径嘉祥,查阅县志发现其中一段记载:“县南三十里紫云山西,汉太子墓石享堂三座,久没土中。”黄易好古,尤谙金石,随即前往。而后他推断,石刻并非汉太子墓,而是已经消失了六百多年的武梁祠。武梁祠位于山东济宁嘉祥,祠堂主人武梁是东汉时期隐居乡间的一位儒士。关于武梁祠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北宋欧阳修《集古录》。历代学者研究发现,武梁祠周围还存在至少三座武氏家族成员的祠堂,另外还有石阙、石碑和石狮。以前这一切被统称为“武家林”,如今作为文化遗存已经被定名为:武氏墓群石刻。

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

武氏墓群石刻世受瞩目。基于延续千年的学术传统,后世学者经常沿用“武梁祠”这一称谓代指整个武氏祠。其实,严谨来说,武氏祠是整个武氏家族祠堂的统称,武梁祠则是其中的一座,但却是整个武氏祠的精华与核心。

1961年,嘉祥武氏祠与北京故宫、曲阜三孔、西安碑林、敦煌莫高窟等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历经一千八百多年的风雨,武梁祠堂如今遗存一对石阙、石狮、三块墓碑、四座祠堂,其中武荣碑收藏于济宁博物馆小金石馆,武斑碑、武开明碑,依然伫立在原地。历代学者们试图探究“武家林”原貌,但这些石刻构件多有缺损、遗失,最终复原完成三座祠堂,武梁祠是唯一可以确定身份的,但武梁碑的下落成了千年以来的悬念。

亮相世界舞台——奥运会


北京鸟巢体育馆,15年前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这里隆重举行。五千年文明古国第一次在全世界最重要的舞台上展示自己,寄托着亿万人民的期待。

开幕式大幕揭开,舞台中央一幅长卷缓缓展开,来自汉代的《孔子见老子》拓片,徐徐出现在世界面前。这张拓片的原石如今安静的伫立在武氏祠西廊。

1973年,时任武氏祠博物馆馆长的朱锡禄,冒雨赶赴5公里外梁山村,他从村民手中紧急抢救下这块画像石,成为众多“孔子见老子”画像石中的一员。

孔子拱手弓腰、谦逊从容,老子拄杖躬身,以礼相待。稚童项橐,三难孔子,孔子一视同仁,施以师礼。画像石在方寸之间再现了儒、道两位创始人,互敬互学,交流思想的历史画卷。

中国最早的大禹、皇帝形象


禹为天下苍生奔走,驯服了滔滔洪水,换来了五谷丰登,大禹已经成为中华文明中天下为公、勇敢智慧的象征。坐落在全国各地的大禹像(河南 安徽 四川),也都沿用了同一个范式,头戴斗笠,身着短袍,手持耒耜,振臂矗立,这个形象蓝本正是出自武梁祠石壁上的《三皇五帝图》,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禹形象。

在距离会稽山西北一千五百公里外,陕西省黄陵县的桥山之巅,轩辕黄帝的陵寝坐落于此,“黄帝崩,葬桥山”,从汉代起,人们就在这里祭祀黄帝。2003年,黄帝陵完成了千年以来的第一次大修,大殿上位,一座重约12吨的黄帝石像威严傲立,这里使用了我国现存最早的黄帝形象。

据多方考察研究,武梁祠的黄帝画像,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留存到至今的唯一的黄帝的光辉形象,而且也是在画像石里边雕刻最精美的,最精致的。

黄帝,中华民族的“人文初祖”,他的形象从武梁祠中走出,跨越近两千年时光,而今矗立在这里迎接着炎黄子孙的祭拜。

中国现存最早的石狮


春雨过后,武氏墓地郁郁葱葱,威严的石狮在此已经雄踞了一千八百多个春秋,虎头狮身,昂首阔步,矫健而充满动势,似乎下一秒就要一跃而起。根据记载,这正是东汉石匠孙宗錾刻的那对石狮,完成于公元145年,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狮之一,也是后世石狮的雏形。

为纪念孙宗刻狮,梁秉公创作了一尊雕像,把它立在嘉祥石雕广场,以示敬仰和追思。从此狮子开始进入中国人的生活,这时的工匠虽然鲜有机会见到真狮,但凭借精湛的技艺,狮子的形象在他们手中变得生动起来:一路走来,狮子造型也在不断改变:汉唐时强悍威猛;元朝则瘦长有力;明清时较为温顺,这一时期,狮子发卷的数量与等级相关,一品大员门口的狮子13个卷,帝王门前45个,代表九五至尊。

今天,狮子在国人的生活中幻化成各种姿态,有了更加生活化的一面,寄托了人们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,成为民俗文化中喜庆的象征。

鲁迅最后的牵挂


鲁迅美术学院的前身是1938年创建于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,版画创作一直是学校的精品课程。“中国创作版画”始于新兴木刻版画运动,它不是中国传统版画的延续和改良,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,在鲁迅先生亲自倡导和扶植下发展起来的。

鲁迅第一次接触汉画像是在1913年的九月份。他收到了一个朋友胡梦乐寄给他赠给他的十枚山东汉画像。所以他收到的汉画像是山东汉画像。这段记录被收藏在鲁迅《癸丑日记》里。据了解,鲁迅收藏汉画像石拓片696件,有362件来自山东。他较早关注、购买、考据的是武梁祠画像,现存有拓片64张,是所有汉画像石拓片中收藏最多的一种。

汉画像中那种雄浑的气魄,深深地吸引了鲁迅。处于时代漩涡中的国人,需要力透纸背的线条来唤醒人们的骨气与血性!鲁迅喜欢版画,正是喜欢錾刻的苍劲和昂扬!

1936年10月8日上海,这也是鲁迅去世前的十天,中华全国木刻第二回流动展览会的最后一天,下午一点多,人群中挤进一位身材瘦削的老人,他穿着褪色的长衫,咖啡色呢帽压得很低,但大家还是一眼就认出是鲁迅先生。

在生命的最后阶段,鲁迅依然挂念着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,他念念不忘的是,自己收集的这些汉代画像应该印成画集,让更多的人看到它、分享它。


济宁人网资源来源于互联网,所刊登、转载的各种稿件、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济宁人网观点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如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!

Copyright @ 2010-2024 jiningren.com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版权所有:济宁人网站

鲁ICP备2021028552号-18 鲁公网安备:备案进行中